手机版

世界第十高峰安纳普尔纳峰(Annapurna)

安纳普尔纳峰(Annapurna)是世界第十高峰,海拔高度8091米(另有海拔8090米的测量数据)。

地理位置

安纳普尔纳峰(Annapurna)位于尼泊尔中北部,地处博克拉(波克拉)城以北,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。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3°49′14″、北纬28°35′45″。

名称含义:安纳普尔纳在梵语中意为“女神”或“丰饶之神”,象征着富饶与丰收。

地理特征

山峰群:安纳普尔纳峰群高峰林立,海拔70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有5座,包括:

安纳普尔纳Ⅰ峰(Annapurna I,海拔8091米)

安纳普尔纳Ⅱ峰(Annapurna II,海拔7937米)

安纳普尔纳Ⅲ峰(Annapurna III,海拔7555米)

安纳普尔纳Ⅳ峰(Annapurna IV,海拔7525米)

安纳普尔纳南峰(Annapurna South,海拔7219米)

周边景观:靠近安纳普尔纳Ⅰ峰的玛察普察峰(鱼尾峰),峰顶分裂为二,状似鱼尾,景色瑰丽。

气候特征

气候类型:安纳普尔纳峰的气候复杂多变,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。冬半年干燥而风大,为干季和风季;夏半年为雨季,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。

最佳登山季节:每年4月底至5月末,或者9月至10月是风季与雨季过渡的时节,常有持续2—5天的好天气,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。

登山历史

首次登顶:1950年6月3日,法国登山队的莫里斯·埃尔佐格(Maurice Herzog)和路易斯·拉什纳尔(Louis Lachenal)首次登上安纳普尔纳Ⅰ峰峰顶,这也是人类首次登顶8000米级高峰。

后续攀登:

1970年,克里斯·博宁顿(Chris Bonington)率领登山队,首次沿着南壁路线登上安纳普尔纳Ⅰ峰峰顶。

1978年,两位美国女登山家艾琳·米勒(Irene Miller)和维拉·科马尔科娃(Vira Komarkova)沿着北壁路线登上安纳普尔纳Ⅰ峰峰顶。

1985年,意大利人莱因霍尔德·梅斯纳尔(Reinhold Messner)登顶安纳普尔纳Ⅰ峰,开辟了西北壁路线。

1993年,“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”登顶安纳普尔纳Ⅰ峰。

2005年5月16日,美国登山家埃德·维耶斯图(Ed Viesturs)登顶安纳普尔纳Ⅰ峰,完成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。

登山风险

安纳普尔纳峰是世界上攀登死亡率最高的山峰之一。从1950年首登至今,攀登安纳普尔纳Ⅰ峰的死亡率居高不下。截至2022年,共有396人次登顶,但也有72人在攀登过程中遇难。

旅游与徒步

安纳普尔纳环线徒步:安纳普尔纳环线徒步是世界上最好的徒步路线之一,沿途穿过美丽的村庄、瀑布和温泉,徒步者可以体验藏式、佛教和乡村山区生活。

徒步亮点:徒步穿越风景秀丽的马尔尚迪河谷和卡利甘达基河谷,穿越托隆拉山口(海拔5416米),深入了解藏传佛教的丰富传统,并在塔托帕尼的温泉中放松身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