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绩(约590~644),字无功,号东皋子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隋末举孝廉,除秘书正字。不乐在朝,辞疾,复授扬州六合丞。时天下大乱,弃官还故乡。唐武德中,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。贞观初,以疾罢归河渚间,躬耕东皋,自号“东皋子”。性简傲,嗜酒,能饮五斗,自作《五斗先生传》 ,撰 《酒经》 、《酒谱》 。其诗近而不浅,质而不俗,真率疏放,有旷怀高致,直追魏晋高风。律体滥觞于六朝,而成型于隋唐之际,无功实为先声。
王绩清高自持,放诞纵酒,喜好老、庄及魏晋玄学,向慕嵇康、阮籍、陶潜。但其一直处于出世和济世的矛盾之中。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,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,高情胜气,独步当时。诗歌创作标举“以会意为功”的原则,是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结合,言志述怀中夹杂着玄学思辨。《野望》和《秋夜喜遇王处士》两诗最负盛名,写田园景色和他的闲适生活,清新朴素。《野望》是早期出现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,为人传诵。 著作有《王无功文集》五卷本存于世,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,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。
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,扭转齐梁余风,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,在中国的诗歌史上,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